«——【·前言·】——»
美国一直对打核战争保持浓厚的兴趣,似乎将打核战争视为最终的目标。在2025年9月17日,美国媒体《军事观察》盘点了一下,发现目前全球有15国可以实施核打击。美国媒体根据各个核国家核武库规模、能力及投送手段等,将15个国家分成四类,其中,中美俄为第一梯队,主要特点是拥有核三位一体和洲际打击能力。
«——【·梯队划分的猫腻·】——»
美国媒体把15个国家列为具备核打击能力,这数字水分可不小。按照国际公认的标准,真正拥有核武器的国家其实只有9个:联合国五常中美俄英法,加上印度、巴基斯坦、朝鲜和以色列。
展开剩余86%那多出来的6个是谁?答案就在北约的"核共享"机制里,德国、荷兰、意大利、比利时和土耳其这五个国家虽然没有自己的核弹,但能在战时使用美国部署在它们领土上的核武器。
这些国家说是具备核打击能力,其实更像是"借鸡生蛋"。比如德国布切尔空军基地里的核弹,平时都由美国士兵看着,钥匙在美国人手里,真要动用得美国总统点头,北约批准才行。荷兰的F-16战斗机虽然能挂核弹,但没有美国授权就是普通战斗机。
土耳其因吉尔利克基地的核弹更是成了烫手山芋,美土关系紧张时,美国好几次想把核弹运走都没成。这些国家就是美国核威慑的延伸,自己说了不算,最多算个"核打手",根本算不上独立的核国家。除了第一梯队,真正有点自主核能力的是英国和法国。
英国的核力量很简单,就靠4艘前卫级核潜艇搭载美国的"三叉戟"潜射导弹,连核弹头都是美国帮忙维护的,说是核独立,其实处处看美国脸色。
法国就不一样了,坚持自主核威慑,有自己的"凯旋"级核潜艇和M51潜射导弹,还有能挂核导弹的"阵风"战斗机,虽然放弃了陆基导弹,但海空两位一体的核力量足够保卫法国本土,算是第二梯队里的佼佼者。
再往下就是印度、巴基斯坦和以色列这些区域核国家。印度折腾了几十年,"烈火-5"导弹总算勉强够上洲际导弹的边,但射程只有5000公里,覆盖范围有限。所谓的三位一体更是凑数,核潜艇噪音大容易被发现,战斗机挂核弹的实战能力也没人信。
巴基斯坦的核力量完全是为了对付印度,导弹射程刚够到印度全境,技术上还得靠中国帮忙,属于"够用就好"的水平。
以色列则是"闷声发大财",从不承认有核武器,但大家都知道它有,导弹射程能覆盖中东,据说还有核潜艇,算是中东地区的"隐形核霸主",但和中美俄比起来,威慑范围太小,只能算第三梯队。
把这些国家加起来也就9个,离15个还差得远。美国媒体这么算,无非是想夸大核扩散的风险,为自己扩充核武库找借口。
毕竟按照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的数据,美俄两国拥有全球90%的核弹头,加起来有上万枚,足够把地球毁灭好几次。把德国、荷兰这些国家也算进来,无非是想营造一种"核威胁无处不在"的氛围,好让美国的核政策显得更有必要。
«——【·朝鲜核实力的真相·】——»
美国媒体说朝鲜核导弹种类仅次于中国,这就有点离谱了。咱们先看看中国的导弹家族有多庞大,光是东风系列就涵盖了近程、中程、远程和洲际导弹,东风-17高超音速导弹能突破任何反导系统,东风-26能打航母,东风-41能全球到达,还有专门打反导系统的东风-21D。
巨浪系列潜射导弹从巨浪-1发展到巨浪-3,射程也从2000公里提升到1万公里以上。空基有长剑-20巡航导弹,搭配轰-6K能覆盖第二岛链。这还没算各种战术核武器和配套的指挥控制系统,中国的导弹种类之全、体系之完整,在全世界都是数一数二的。
再看看朝鲜的导弹库,这些年确实进步不小,从最初的"飞毛腿"导弹仿制,到现在能发射"火星-17"洲际导弹,朝鲜的进步值得肯定,但要说种类多那就言过其实了。
朝鲜公开的导弹型号主要集中在"火星"系列,比如火星-12中远程导弹、火星-15和火星-17洲际导弹,还有潜射的北极星系列。这些导弹看起来不少,但仔细分析就会发现,很多都是在同一技术基础上改进的,比如发动机技术、制导系统都有很强的继承性,不像中国有多种技术路线并行发展。
更重要的是,导弹种类多不代表实战能力强。朝鲜的洲际导弹虽然号称能打到美国,但实际试射次数很少,可靠性存疑。所谓的潜射导弹,是用改装的常规潜艇发射的,隐蔽性和持续作战能力远不如真正的战略核潜艇。
而且根据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的数据,朝鲜总共只有约50枚核弹头,这个数量连中国的十分之一都不到,更别说和美俄比了。这些核弹头能不能小型化到能装在导弹上,装上去之后能不能准确打到目标,都是未知数。
朝鲜核威慑更多是象征性的,是为了在和美国的对抗中增加筹码。每次发射导弹都是在向美国展示"我有还手能力",但真要论实战部署和核反击体系,朝鲜还差得远。没有可靠的预警系统,没有足够的核弹头储备,没有多样化的投送手段,这样的核力量只能起到有限的威慑作用,远远达不到能和中美俄相提并论的程度。
信息来源:
发布于:湖南省诚利和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